文章摘要:預計除中國以外市場的鋁需求明年將恢復增長,而美元走軟也將起到支撐作用。不過,未公布的庫存過剩(不包括中國市場)和來自中國的強勁供應增長令人擔憂。
文章內容:隨著價格反彈,供應也會反彈、通常貿易模式的急劇逆轉、貿易爭端與碳稅、價格展望
價格反彈,供應也會反彈
下半年鋁市場強勁復蘇,倫敦金屬交易所價格超過大流行前水平,突破2000美元/噸,并達到2018年11月以來的最高水平。美元疲軟,加上中國經濟強勁復蘇,中國轉向了一個不同尋常的初級鋁和合金凈進口國,推動了這輪反彈。
中國和世界其他地區不平衡的復蘇道路進一步加劇了鋁市場的兩極分化,中國的供應增長強勁,而我們看到了世界其他地區的萎縮。鑒于中國鋁冶煉產能的增長,這一趨勢可能在明年繼續。據安泰科稱,2020年,中國原鋁產量可能同比增長3.8%,達到3730萬噸,明年將進一步躍升5.4%。同時,預計今年中國以外地區的產量增長年環比下降1%,明年將增長3%。
中國的冶煉產能從山東和河南(主要以燃煤發電為主)向水力發電較多的西南省份(主要是云南)轉移,這意味著該行業正在逐步向低碳足跡轉移。今年,包括轉移的產能在內,中國西南地區新增產能總計175萬噸,明年還將新增約150萬噸。
由于市場供過于求,氧化鋁價格這一主要投入成本變量在很大程度上一直處于低迷狀態。因此,鋁價的強勁復蘇給冶煉廠帶來了豐厚的利潤。這不僅刺激了新產能的投入,也刺激了產能的重新啟動。然而,大部分的重新啟動都發生在中國,其他地區的閑置產能是否會在短期內重新啟動值得懷疑。
展望2021年以后,中國新增冶煉產能將受到限制,因為4500萬噸冶煉產能的上限將完全耗盡。超過這一點的大多數投資可能會升級或取代現有的容量,以清潔能源。
通常貿易模式的急劇逆轉
今年,鋁市場出現了一些不同尋常的貿易流動。
在過去幾年基本上沒有進口鋁之后,中國將其未鍛造鋁進口量提高到100萬噸(按前10個月的數量計算),這主要是由積極的進口套利推動的。這有助于中國以外的市場處理部分過剩。與此同時,中國變成了每年130萬噸鋁合金的凈進口國。
隨著中國對廢料進口標準的日益嚴格,進口此類合金部分彌補了廢料流入量的下降。這是另一種趨勢,我們預計未來會繼續走強。也就是說,隨著更多的廢料(更有可能是較低等級)在其他地方(即馬來西亞)被制成合金,全球廢料供應鏈可能會繼續演變。
盡管中國通過進口吸收了除中國以外的大部分貿易順差,但今年中國市場以外仍存在大量貿易順差,需求下降幅度大于供應。我們預計,2020年的消費量將下降11%,2021年將增長9%,而消費量早也要到2022年才能恢復到新冠肺炎之前的水平。
和往常一樣,在報告的存貨數字中沒有顯示出大量的過剩。相反,這些資金進入了隱性庫存,而消費者不一定能立即獲得這些庫存,因為我們猜測,早些時候LME市場正價差擴大,再加上利率下降,可能會導致部分過剩被鎖定用于融資。
改變鋁貿易格局
貿易爭端和碳稅
中國半成品出口可能已經見頂,今年前10個月總出口同比下降20%。
這不僅是因為從定價的角度看,市場環境不利,而且由于貿易爭端的增加,反傾銷調查的數量也在增加。與此同時,鋁制品(不包括鋁輪轂)的出口也略有增長。不斷變化的貿易模式和進一步的貿易爭端可能意味著,中國希望通過促進更多的增值鋁產品出口,進一步向價值鏈下游移動。
我們看到,在未來幾年,鋁行業將會重塑和加速發展,以至于我們最終會看到當前貿易模式的變化和鋁產品的潛在重新定價,特別是歐洲碳邊界調整機制(CBAM)可能的引入。(歐盟市場上的)碳足跡超過歐盟委員會設定的門檻的鋁邊際進口商,可能會根據與產品相關的具體排放水平征收碳稅。
歐盟表示,計劃在2021年第二季度采用CBAM;然而,一些行業專家預測,鋁行業最早將從2023年開始實行這一機制。
根據目前的建議,有人擔心單獨的CBAM是否能充分保護碳泄漏,而且由于電解過程的電力密集性,鋁生產相關的間接排放的范圍是一種特別的風險。目前還不清楚碳稅附加稅將如何提高歐盟市場上的產品價格,這可能與另一個熱門話題有關,即在不久的將來是否會對低碳鋁(碳足跡<4.5tCO2e/t Al, carbon Trust)進行溢價。
隨著LME擬議推出一個單獨的現貨交易平臺,它可能會加快在市場內的步伐,以便在某個時候發現溢價。
價格前景
明年,全球鋁市場將繼續再平衡,中國以外的需求將恢復增長。2021年美元走軟也將支撐鋁價,2021年鋁價平均略高于2000美元/噸。